導讀:現階段,酒類問題層出不窮,假酒、問題酒、、、、、、酒托的忽悠更是讓消費者識不清其廬山真面目。讓消費者叫苦不迭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無論哪種酒出了問題,消費者才是真正的買單者,即使官場喝了問題酒,納稅人也是真正的買單者。中國的酒水市場為何如此亂象叢生?利益驅動之下,酒水發展將何去何從呢?
假酒案層出不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問題酒上演接力賽
近期,各省消保委接到的紅酒投訴持續增多。“年產20萬瓶的‘拉菲’,運到中國的大約4萬多瓶,在中國年消費竟達200-300萬瓶”兩則新聞不禁令人瞠目結舌,荒唐事實的背后,不僅暴露出一條造假、售假的灰色利益鏈條以及進口紅酒市場存在的亂象,同時也暴露出國際知名紅酒品牌文化在國內被忽視或誤讀的怪象。驗檢疫部門人士稱,作為中國進口葡萄酒第六大口岸,廈門去年查獲30批不合格進口葡萄酒,全部是因為中文標簽對產品進行“整容美化”不合格;假冒白酒亂象叢生,市面上的假茅臺數不勝數;瀘州老窖二曲乙酸乙酯被檢測不合格;燕京啤酒被曝酒瓶超期服役三年,爆炸事故頻發;雪花啤酒驚現白色沉淀物、、、、、、傍名牌、注冊空殼企業炮制“假洋鬼子”、國內灌裝勾兌國內灌裝冒充“原瓶進口”。
假茅臺橫行
“亂花漸欲迷人眼”酒水市場亂象叢生
目前酒水行業的現狀為何如此讓人揪心?
當前我國進口紅酒市場除了受暴。利驅動的瘋狂”價格。專家指出,當前商務部門、工商部門、質檢部門等在監管紅酒市場中,存在各環節銜接有疏漏,專業知識缺乏,監管不到位,搞集中式、運動式打擊形式等問題。
紅酒只聽名字文化是什么從不過問。
假的紅酒為什么還那么受歡迎呢?“主要是喝酒的人他只關心你賣的紅酒的名字響不響亮,氣不氣派,至于什么文化是從來不提的。”一位在高檔酒店工作八年的餐飲經理如是說。
據記者了解,在國內的消費進口紅酒大省的浙江,“拉菲”、“卡斯特”是消費者提及率最高的進口紅酒品牌,雖然總把這些名字掛在嘴邊,但關于這些紅酒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消費者則鮮有了解。
“你知道拉菲和法國貴族有什么關系嗎?”,“卡斯特創立人是幾個?是什么關系?”記者隨機詢問了幾個消費者這兩種紅酒的最基本的常識,回答都是不知道。
在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中國,怎么會發生這種情況?“在虛榮和浮躁面前,文化簡直就是笑話。”一位留學法國15年的僑胞說,“中國發展的速度讓世界驚奇,但這種速度讓一些人產生了巨大的浮躁甚至虛榮,只求表面的附庸風雅,而把文化等精神品質拋在了腦后,我在國內就曾見過有人給窖藏20年的干紅里兌雪碧喝,真讓人哭笑不得。”
假茅臺橫行,假茅臺背后有沒有腐敗?2009年,某省駐京辦購買了700余箱假茅臺,據了解,該駐京辦明明知道酒是假的卻還要買,原因在于“跑部錢進”時不能空手而去。
再者,是什么造就了國人的奢侈消費心理?一位商人說,“我承受不起一場飯局中沒有茅臺的風險”,顯然,茅臺已成了公關利器。
前段時間,中央各部委逐漸向社會公開“三公”預算與結算情況,有的十幾萬元,有的高達十幾億。但是,無論公務招待花費多少,公眾看不到“三公”消費中是否含有茅臺、有多少假茅臺。顯然,茅臺之所以能流行,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們看不到官場一頓飯中到底包含了什么。是饅頭咸菜還是魚翅鮑魚,我們只能猜測。而假茅臺的橫行,至少能滿足公眾的部分好奇心。只是,滿足好奇心之后又不免添些新堵。
酒水,想說愛你不容易。
假紅酒肆虐
丑聞層出不窮的背后究竟是怎么樣的利益在驅動?
假酒山寨酒成本低廉,通過購買品牌酒瓶包裝和兌水來牟取暴利。
方銷售形成“黑色產業鏈”環環相扣引君入甕。既有不良商家窩點生產假酒,定有人員助銷。不少酒水商行乃至茶樓招聘多名年輕貌美的“酒托女”,為其銷售假酒劣質酒,騙取客戶進行高額消費,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會從中分一杯羹。
一些假酒生產商為保其暢行無阻,對當地的機構進行賄賂,每次查處幸免于事。
馬甲事,幾時休?自是利益長存假長東
2012全球白酒發展論壇暨首屆中國白酒金樽獎總評榜頒獎典禮中,季克良認為,中國白酒擁有幾千年的歷史,它和我們的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有著很密切的關系,它能夠傳承下來也說明它有自己的優勢,它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10年之內一定可以走出一條路,在這出去的過程中我們還有一些事情需要做,包括體制問題、網絡建設的問題,如何適應客戶消費習慣的問題,宣傳的問題。“如果把這些問題都做好了,我相信中國白酒一定可以走出去。”
同時,中國的酒文化很深厚對紅酒文化更應尊重。但現階段中國酒水市場的現狀讓人不敢恭維,相關機構對酒水的查處態度也撲朔迷離,怎樣防止購買假酒?除了需要市場的干預調控之外,還需消費者擦亮眼睛。
敢問中國酒水市場的路在何方?且看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