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國內乳業巨頭伊利集團與美國第一大乳企“美國奶農”(Dairy Farmers of America)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此前,也有不少國內乳企與國外企業聯姻。如今,奶源緊張、鮮奶成本高企,已成為國內乳品行業的突出矛盾,走出去到奶源豐富的國家建立生產基地,成了眾多奶企的選擇。
借力海外優質資源 中外乳企頻頻聯手
中外聯手動作頻繁
7月3日,伊利集團與美國最大牛奶公司DFA(DairyFarmersofAmerica)共同對外宣布,雙方已簽署合作備忘錄,正式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據資料顯示,在全球乳企排名中,美國奶農公司在2012年全球排名中位居第六,在2011年營業額即已達到130億美元,在美國占據30%以上的市場份額。無獨有偶,廣州合生元前天也宣布與法國著名乳制品生產商IsignySainteMère(ISM)簽訂有關股權投資與融資的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合生元將向ISM投資與融資總額2000萬歐元,以此獲得該公司20%股權。
事實上,近年來,類似“中外聯手”的現象日趨頻繁。去年6月,合生元已和丹麥乳業巨頭愛氏晨曦就代工奶粉合作,簽訂10年期融資供應協議,并向外方提供金額為8150萬元丹麥克朗的融資。圣元也與法國索迪亞集團簽約,投資9000萬歐元在法建奶粉加工廠。今年2月,貝因美以2000萬歐元在愛爾蘭設立子公司,以加強和供應商Kerry集團的合作,解決從該國進口奶源的問題。
海外優質奶源牽線
乳業研究員宋亮分析,國內乳企集體“走出去”搶資源,一方面源于,未來隨著國內消費需求的日益增長,本國乳業資源對于市場的保障能力越來越捉襟見肘,加快海外奶業資源的布局是必然趨勢,“企業在海外布局奶源,未來將直接保障企業獲得穩定的奶源供應。”另一方面,國內消費市場對“洋奶粉”的偏好,也導致不少乳企投其所好,紛紛到海外建廠、生產。
事實上,奶粉從奶源收集到成品出廠經歷環節眾多,只有搭建起全方位、高標準的實時監管體系才可能切實保障嬰幼兒奶粉品質。近年來國內乳企先后“出海”,除了為披上一件“洋外衣”便于市場拓展之外,尋找低價、優質的奶源也是其重要目的之一。
在發達國家,牧場已基本實現規?;B殖,這給農戶有序經營以及日后責任追溯帶來了便捷。例如,法國要求奶源區只允許投放專向種植的飼草,區域內的牛奶也不得與區域外混用。奶農一旦違規,將受到嚴厲的處罰,甚至被禁止從事奶牛養殖。相形之下,散養仍是國內主流的奶牛養殖模式,每戶養殖數量只有幾頭或者十幾頭。農戶囿于資金壓力往往難以保障飼養環境與安全,繼而給后續乳品加工埋下各種隱患。顯然,根治奶源品質低下這樣的軟肋涉及土地污染防控、飼草安全檢測、牧場資源整合等多個環節,單單依靠工信部一己之力遠未能及,需要多部門密切聯手方可予以厘清。
借力技術管理經驗
由于國內乳品企業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較低,需要外資的進入,試圖引進他們帶來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也導致形成了上述國內乳企和外資頻頻合作的風潮。
對此,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表示,目前我國乳企普遍存在技術落后、管理不規范等問題,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頻出,直接導致終端消費市場的信任危機,因此國內乳企需要與外資合作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度。另外,中國的乳制品市場廣闊,外資企業憑借資本和技術優勢,采取與國內乳企合作這一策略可以以較小成本分得中國市場一杯羹。
具體來看,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的戰略調整促進了中國產業的重組,導致了市場競爭方式的改變,從價格競爭轉向技術競爭、產品差異化和品牌的競爭。但最重要的還是帶來了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據了解,外資企業把ISO14000、HCCP等先進的工廠管理方式引進中國,對提高國內乳制品質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引入外商人性化的管理方法也給國內乳制品行業管理帶來正能量。
工信部支持奶企并購重組
三聚氰胺等奶粉質量問題的接連曝光,讓國產嬰幼兒奶粉的市場公信力跌入谷底。目前,國產品牌嬰幼兒奶粉在一線城市的占有率僅為2%,洋奶粉已輕松占據了內地市場的主導地位,許多家長甚至不遠萬里到海外超市“背奶”,民族乳業的聲譽岌岌可危。對此,工信部希望通過乳企間“聯姻”締造足以同洋品牌比肩的大型企業,盡快實現嬰幼兒奶粉“門前消費”。不可否認,企業強強聯手可集中優質資源加速培育民族精品,而且便于主管部門監管。
今年在國家新出臺的嬰幼兒奶粉大整頓中,根據早前工信部以及隨后9部委聯合發布的一系列新政,業界認為,政府“扶大棄小”調控思路躍然而出。其中,政策層面明確提出“鼓勵支持嬰幼兒奶粉企業兼并重組,提升產業集中度”,再加上最近蒙牛與雅士利的“閃電聯姻”,更強化了人們的這種概念。
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小編認為,在嬰幼兒奶粉“海外依賴癥”加劇的語境下,工信部祭出重拳重塑國產奶粉口碑,相關績效值得期待。近兩年,國內越來越多的乳品企業走出去,伊利在投資新西蘭之后,又與美國最大乳品企業戰略合作,將直接增強中國乳業海外投資的實力,大大提升國產企業參與到乳業國際分工的作用,有助于實現中國與國際乳業的快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