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味精是眾所周知的調味佳品。因遭遇雞精等調味品的“圍城”,我國味精業遭遇大洗牌,長江以南的味精廠幾乎全部停產?記者對安徽多地進行調查發現,味精生產企業幾乎絕跡,即使有的調味品企業有味精產品,也不再生產味精,轉而從事味精分裝。
遭遇雞精“圍城” 味精產業走向末路? 由于今年內銷和外貿市場雙雙遇冷,味精行業已陷入內外交困之中。記者從卓創資訊提供的調研結果中獲悉,目前長江以南的小味精廠幾乎全部停產,這部分廠家的產能約占全國三成,山東地區部分廠家的開工率也不足50%。
多數廠家出現停產 記者在安徽合肥、阜陽、滁州等六七個地市調查,各地工商部門負責人紛紛表示,當地味精生產企業幾乎已經消失殆盡,或轉型或注銷了企業。安徽真心食品有限公司以前也生產過味精,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和當地環保要求的提高,企業砍掉了原來的生產部門。阜陽競賽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康繼富也證實,受雞精等調味品的擠壓,味精的銷量大幅下跌。
目前中糧的味精廠也正在停產檢修,國內某味精龍頭企業的一家工廠近期也停產了。上游廠家均反映庫存壓力較大,市場走貨清淡,資金回籠困難。味精行業下游貿易商及生產廠家則觀望心態濃厚,多以隨用隨取或銷售此前的庫存為主。一些針對味精不利于身體健康的輿論,也給市場銷貨增加了壓力。
卓創資訊味精行業分析師陳瑩瑩表示,由于外貿環境仍不景氣,國內市場又因限制“三公”消費導致餐飲消費銳減,使得今年整個食品添加劑市場同比約萎縮了30%,味精行業受到強烈沖擊。
味精行業上市公司——蓮花味精(2.76,-0.11,-3.83%)方面則坦承,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者在飲食上有更高的追求,第三代調味品的出現,抓住了市場消費心理,通過宣傳推廣上“褒己貶異”、引導消費習慣等做法,瓜分了傳統味精產品的市場份額,嚴重沖擊了味精生產企業的生存發展。
味精行業仍難淘汰 面對雞精等第三代調味品的“圍城”,味精行業是否會被淘汰?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因為味精不僅面對著終端消費群體,還面對著下游行業的用戶,像醬油、雞精、方便面、調味料等產品都會用到味精。且人們的飲食習慣不會很快地發生改變,像西南、東北等地區百姓的飲食習慣就以味精為主。“短期來看味精行業的整合勢不可擋,一旦整合完畢,從長遠來看市場應該是比較穩定的。”
陳瑩瑩表示,近期幾大味精生產廠家為搶占有限的市場份額甚至打起了價格戰,維持低位運行,但這或許并不能改變慘淡的市場行情。
記者發現,事實上不少味精企業在此前已開始轉型。以廣東市場為例,由廣州味精食品廠轉制而成的廣州雙橋股份有限公司,專門投資成立了由其控股的公司來生產雙橋牌味精,但其主體部分廣州雙橋股份有限公司則轉型生產淀粉糖;在原國有企業肇慶味精廠的基礎上轉制成立股份公司的廣東肇慶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要業務向醫藥原料、食品、飼料添加劑等方面轉變。
盡管味精的市場份額急劇下跌,不少業內人士還是堅持認為味精比雞精更好。合肥溫莎調味食品有限公司王懷忠認為,味精純糧制作,沒什么食品添加劑,雞精全部由食品添加劑組成。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小編認為,一個市場萎縮的行業,加上在生產工藝等方面沒有空間上升,其生命周期已經結束了,淘汰是必然趨勢,除了價格戰,也沒有其他競爭空間。市場競爭給行業帶來優勝劣汰,從而實現行業的重組,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