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5月29日晚間,一則“雙匯收購美國最大豬肉加工商”的消息在網上炸開了鍋。這一消息瞬間引發中外媒體的強烈關注,“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也成為網上搜索率過萬的熱門話題。北京時間6月1日,《華爾街日報》刊登題為《中國肉類加工企業應向美國同行學什么》的評論文章,現全文摘要如下: 美媒:中國肉類加工企業應向美國同行學什么 中國雙匯集團斥資約71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生豬和豬肉供應商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FoodsInc.)眼下成為中外媒體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上述交易亦是有史以來中國企業對美國企業最大手筆的收購。筆者認為,雙匯集團收購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的舉動或將為中國社會應對和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帶來新的契機和動力。
成立于20世紀初的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在全世界擁有龐大的分銷網絡并且在美國市場占據了相當的份額。雙匯集團斥巨資將其收購之后便可利用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的美式管理體系和辦法進一步加速對于中國養豬場以及豬肉深加工廠的管理和升級。
經過數十年的管理和發展,美國的生豬養殖和豬肉加工行業體系的科學性和規劃合理程度已經變得非常高,美國人甚至可以用生產一輛汽車的流程工序來宰殺和加工一頭豬。根據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美國有62%的生豬是被圈養在養豬場中,而這些養豬場的養殖規模至少都在5000頭以上。美國養殖場里的生豬生活空間非常大,豬圈擁有智能化的氣候調節系統,其所吃的主要是玉米和大豆組成的復合型飼料。在美國有很多類似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的這樣的企業能夠將生豬肉加工成熏肉等成品以避免豬肉被細菌或疾病污染。
反觀中國市場,盡管中國已經成為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豬肉消費國家,但其整個生豬養殖和豬肉加工行業仍然存在規模小且分散和技術落后兩大核心問題。根據美國肉類出口聯盟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有大約70%的豬肉來自養殖規模不足500頭的養豬場,有38%的豬肉的養殖原產地規模甚至不足50頭。在中國許多小型養豬場中,養豬戶和生豬常常都會發生直接的接觸,這使得疾病和細菌在豬圈內傳染的幾率非常高;另一方面,中國國內豬肉宰殺加工呈現出小戶分散經營的特點,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一共有大約14720家生豬屠宰點,而同時期美國只有600家。
中國政府以及行業專家已經明確表示生豬宰殺加工環節出現的脫節現象給予管理和經營帶來了很多的困難和阻力。中國食品行業接連爆出毒奶粉、毒豬肉、禽流感、黃浦江死豬漂浮等等令人感到嚴重擔憂的事件,其對于中國肉類加工行業乃至整個食品行業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為了盡快恢復消費者信心和市場活力,中國政府和企業推出了一系列改進措施。比如中國政府決定向養殖戶提供補貼以鼓勵進行規?;B殖;蒙牛、雙匯等企業也宣布將擴大經營范圍并嚴格把關原材料的收購和進口;肯德基、必勝客的母公司百勝餐飲公開呼吁中國國內的畜牧養殖應盡快進行整合,百勝餐飲還在今年二月份宣布同原料供應鏈中的小規模養雞戶終止合作。
正當中國政府和企業盡力去實現食品行業的現代化時,美國的食品企業卻遭遇了不少批評者對于“工業化養殖”的詬病。批評人士指責工業化程度過高會使得食品天然和健康程度降低,同時其還會產生許多附加的環境污染問題,他們表示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的交易相當于是“助紂為虐”。
盡管遭到各方形形色色的指責,但不可否認的是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在過去幾十年來鮮見因安全問題而導致的食品召回事件。與此同時,經過多年的發展,美國的肉類加工行業在全球市場中已經成長為食品安全方面的領導者。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通過收購其他競爭對手而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生豬養殖企業。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旗下的養殖場每天的生豬宰殺量達到11萬頭。數據顯示,上一財年度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的生豬宰殺總量接近2800萬頭。值得中國企業學習的是,在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內部擁有完善的豬肉品質回溯查詢和解決機制,出產的產品只要出現問題可以很快查到問題的根源所在并加以解決。
筆者認為,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不僅可以增加后者向中國出口豬肉的數量并且擴大雙匯的分銷網絡,更重要的是雙匯可以依靠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的管理團隊來提升中國豬肉加工行業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