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整合原創提供,轉載請注明來源。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導讀:工信部有關負責人指出,2013年,國內經濟發展將堅持穩中求進:“穩”主要體現在指標增速上——工業生產平穩增長,產需銜接基本穩定,企業效益穩步提高;“進”主要體現在運行質量和整體素質上——產業結構調整有新進展,自主創新能力有新突破,綠色循環發展有新成效,國際競爭能力有新提高。這也是國內食品機械行業發展的真實情況。
機械制造效益增速放緩 食品機械調整結構促發展
2013年上半年機械制造效益增速放緩 國家統計局27日發布報告,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836.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1%,增速比前5個月回落1.2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024.2億元,同比增長6.3%,增幅比5月份回落9.2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工業企業效益增速有所放緩。當前,中國企業正奮力轉型以改變盈利模式,同時中國政府開始采取減稅等“微刺激”政策,以推動企業渡過困境增強活力。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認為,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減緩,原材料購進價格下降收窄幅度大于工業品出廠價格收窄幅度,單位成本和費用增加以及同期對比基數相對較高等,是造成6月份工業企業主營活動利潤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專家分析認為,經歷了近年來世界主要市場需求下滑和國內產能過剩成本上升的雙重沖擊后,中國通過實施一系列減稅、簡政放權等調控政策,以及工業企業通過主動調整經營方式和產品結構,使得一些行業擺脫以往對刺激政策的依賴,逐漸走出艱難困境。不過,企業內生動力不足仍然制約著工業效益的增加。
梳理歷月數據發現,從2012年10月開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累月同比增速上升,今年前兩個月,同比增速一度達到17.2%。但隨后出現下滑趨勢。其中,6月份利潤總額增幅下降對上半年整體增速放緩造成較大影響。
內生性增長是王道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羅仲偉說:“一些企業往往期待刺激性政策帶來市場,但對政策的依賴決定了這種增長只能是階段性的,隨著政策效果的稀釋,利潤增幅必然出現下滑,企業缺乏發展的長遠內生動力。”
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認為,從今年上半年工業企業運行情況來看,過去這種依賴刺激政策換取市場的思想逐漸轉變,部分主動調整經營思路、加快技術研發企業的利潤情況開始好轉。
盡管中國工業企業效益保持一定增速,但仍面臨著嚴峻挑戰。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解讀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時說,國際環境仍然復雜嚴峻,特別是歐洲經濟持續低迷,世界經濟復蘇總體上比較緩慢。再加上有些國家實行超量化的寬松貨幣政策,倒逼人民幣升值,中國勞動力本身的價格也在提高,出口難度加大。
在外延式擴張基本走到盡頭之后,食品機械行業內生性增長才是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的王道。一方面,要加快掌握核心技術,加快技術創新,加快企業重組和行業整合;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國內市場,加快從國家層面推動國內食品機械利用的終端消費市場。
食品機械行業向集約化方向邁進 增長速度放緩已經是國內食品機械行業不爭的實施。這其中可以說是喜憂參半。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行業擺脫了盲目擴大產能的趨勢,將向著集約化方向發展,而另一方面行業已經迎來劇烈的動蕩,兼并重組在所難免。
需求總量下降,需求結構上升,是2012年下半年以來國內食品機械市場的基本概況。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特邀專家指出,這種情況的出現將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推動行業跨越式發展。目前,食品機械行業已經進入企穩向好的局面,我們應更多地考慮抓住時機調整結構,促使行業盡可能快地從粗放型轉為可持續的集約型狀態。
雖然行業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和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技術難關,但是市場需求旺盛,國家政策推動,國內食品機械行業的發展無疑還是存在諸多的有利因素。當行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有高速發展轉入中低速的平穩增長是必然的趨勢。目前,國內企業必須做好對自身的去劣存優,以自身技術的發展推動行業的升級,實現產品結構和市場格局的優化。
專家表示,在產品結構調整方面,要盡快改變以低技術含量為主的狀況,學習國外先進技術,開發生產高效低耗、產銷對路的大型成套設備和高新技術產品。根據國情開發出適用的制藥設備,加速食品機械的更新換代,進一步開拓國內國際市場。
小編總結:“十二五”期間,食品機械行業應緊緊圍繞穩定農業、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著眼點,以市場為導向,以全面提升技術水平和食品安全為目標。創新發展模式,提高標準化程度,為推動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支撐。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向食品機械制造強國目標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