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國的食品機械產業是一個完全靠市場推動發展起來的產業,起步低、規模小、歷史短、發展速度快是它的特點,同時產品技術水平低、產業結構不合理、標準化程度低、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嚴峻,同質化低水平惡性競爭,市場供給能力嚴重不足,大型化、智能化高端食品和包裝機械主要依靠進口。
企業突圍需要在技術和人才上下功夫 當前,在我國知識產權總體水平提升的過程中,食品機械產業作為我國的傳統產業,缺乏技術創新,專利儲備貧乏狀況堪憂。技術和人才成食品機械企業騰飛“核動力”,企業突圍需要在這兩方面下功夫。
自主創新亟待加強 近年來,隨著我國政府不斷加大對食品機械產業的支持力度,食品機械廠商可以從政府獲得充足的資金。然而,很多業內企業面對眾多的利好政策,反而忽視了技術的創新研發,更在同國際大廠產品競爭時,受到專利因素的制約,使得眾多食品機械企業屢屢碰壁。
目前全球食品機械領域的技術和專利,一半以上為國際大公司所掌控。美國FMC、瑞典利樂、瑞士布勒、荷蘭斯托克、日本佐竹等國外公司,手中都握有大量的專利,覆蓋了原材料、設備、封裝和應用在內的幾乎整個產業鏈。相比之下,我國食品機械產業中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于產業中下游領域,其中中游封裝、下游應用環節的專利申請占申請總量的60%以上,以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及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為主,發明專利申請占比較低。尤其在關系到產業長遠發展的關鍵技術環節上,仍缺乏核心專利。顯然,國外行業巨頭的專利壟斷,嚴重阻礙了我國食品機械產業的發展。
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特邀知識產權相關專家指出,中國食品機械企業需要調整策略,可以通過購買專利使用授權,但是要擁有自己的品牌;同時,國內企業更要提高自身的實力,依托科研院、高等院校培養自己的專利人才,走自主創新道路,突破國外的專利壁壘。只有注重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提高產品質量,才能使我國食品機械產業擺脫這種受制于人的尷尬局面。
注重研發培育人才 業內專家表示,只有以人為核心,周密布局,潛心研發,才能讓無形的資產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最終變現為有形的資產。十二五規劃提出,必須下大力氣提升食品機械自主化率,提高食品工業整體技術裝備水平。
我國食品機械產業在研發團隊上和國外企業相比還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與當下高速發展的食品機械產業所不相適應的是,目前我國食品機械的基礎教育缺乏,國內大專院校相應對口的專業設置剛剛起步,食品機械行業人才暫時還無法由相關院校批量輸送。人才緊缺問題日益凸顯,這無疑將制約我國食品機械產業的發展。
“目前最緊缺的便是食品機械技術人才和營銷人才,因此培養出適合行業發展的相關人才是當務之急。”致力于食品機械生產和銷售的胡先生認為,目前,國內從業人員的整體水平和綜合素質較低。加之整個產業缺乏職業訓練體系,限制著從業人員專業技能的提升,難以將他們打造成行業發展的核心力量,也難以實現新工藝、新技術上的突破。對此,企業可建立完善的員工內訓機制,培養食品機械人才,同時將觸角外伸,與院校強強聯合。
隨著食品機械專利戰的愈演愈烈,核心技術人員的缺乏必將成為各企業發展的瓶頸,只有培養出優秀的食品機械人才,形成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才能支撐企業不斷地創新,以求打破國外的食品機械專利壟斷局面,使我國的食品機械產業可以不依賴于人,實現健康發展。
小結:“十一五"期間,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平均增長率為21.65%,遠高于國民經濟9%的增長速度。十二五時期是我國食品機械高速發展時期,國內外市場的需求逐漸釋放。雖然市場缺口巨大,但市場準入門檻也在提高。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小編認為,我國食品機械企業要想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還要注重研發,掌握核心專利,培養技術人才,提高產品質量,打造出自己的食品機械產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