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洋奶粉暴利被曝光之后,近日,紅酒業內人士爆料,國內某知名紅酒品牌從西班牙進口的散裝紅酒價格低至約合人民幣1.5元左右,加上48.2%的綜合稅后僅為2.22元,在國內灌裝貼牌后每瓶至少可以賣到80多元。
起底進口散裝紅酒:利潤翻十倍
“一瓶上百元的進口紅酒,實際酒體、瓶裝及稅費成本不到10元。利用進口散裝紅酒的勾兌、灌裝環節,原本僅適用于佐餐的低端紅酒在國內市場賣出了高價。中國紅酒消費者卻一直蒙在鼓里……”
成本每瓶8.5元 進口散裝酒成暴利
據了解,從歐洲進口散裝酒到國內,最便宜的散裝酒進口原液僅0.25歐元/升,約合人民幣2元/升,這些酒灌裝到750毫升的酒瓶里后,成本約合人民幣1.5元/升。如果加上3元的酒、1元的酒塞、2元的運費及保險費、1元稅費后,每瓶進口紅酒成本共約8.5元。
“至于這瓶紅酒在市場上要賣到多少錢,就是酒商隨便加價出來的了。”這位酒商笑稱。對此,南非好望天界莊園中國區業務發展經理姚尚勇表示,中國消費者對紅酒越來越熟悉,但對紅酒的認識和口味的把握尚且非常初級,不像國外消費市場那樣成熟和理性,這就導致很多企業以次充好。此外,目前國內紅酒市場的監管方面,政府對其定價、品質管理基本處于零干預狀態。不規范的企業很容易從中牟取暴利。
海外注冊國內灌裝 國際品牌純屬貼牌
一些紅酒企業會選擇在法國等海外葡萄酒產區注冊品牌,然后購買散裝酒進口,在國內租賃灌裝生產線進行灌裝,然后貼上其在法國注冊的品牌。國際紅酒品牌就這樣誕生了。
葡萄酒業內人士黃偉說,“我自己喝酒,也做紅酒的經銷生意,有時候逛超市看到歐洲的酒品牌也會非常錯愕。很多在國內銷售的法國紅酒品牌,在法國市場是絕對看不到的,有些酒除了品牌注冊地在法國以外,其余一切與法國無關”。
紅酒愛好者張女士稱:“如果不是非常熟悉國外進口葡萄酒的品牌,低價位的紅酒最好不要輕易選擇,因為這種酒大多是散裝酒進口到國內進行灌裝的。最多也就是滿足消費者日常配餐的需求,完全不能達到品鑒的級別。”
國內國外酒勾兌 低質佐餐酒賣出高價
資料顯示,2012年中國進口智利葡萄酒總量為6.09萬噸,其中散裝酒達4.01萬噸,同比增幅高達54.6%。這些散裝酒是如何灌到我們看到的瓶中的呢?調查發現,甚至一些知名的紅酒企業也正在用進口散裝酒與國內釀造的低品質的酒進行勾兌,以提高酒的口感。這些勾兌進口散裝酒的國產紅酒則會以更高級別的價格出售。
黃偉稱,一般葡萄藤齡在30-60年的葡萄從產量到口味都是最好的,而國內大部分的葡萄藤齡在15年左右,從原料方面就比國外的差些,所以會直接影響釀造出的紅酒的口味。用進口酒來勾兌是為了提高酒的口感,但是這種勾兌一般僅存在于最低級的table A(餐酒)。
更有甚者,在進口散裝酒分裝過程中,用廉價食品原料進行勾兌,這些食品原料包括酒精、糖精等。勾兌好的酒裝瓶后會被貼上國外的商標,作為進口酒出售。“從健康的角度講,這類酒是不適合人們飲用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葡萄酒業內人士說道。黃偉認為,利用食品添加劑來勾兌紅酒則不僅是對消費者的欺騙,還觸及違法行為。
塑料包裝油罐運 散裝酒進口途中易變質
葡萄酒的存放非常重要,其對溫度、濕度都有極高的要求。葡萄酒在其原產地直接裝瓶生產、灌裝一氣呵成,能最大限度減少進出口過程中的溫度變化和“漏氣”風險。如果長途運輸,過程中需要有專業的控溫設備,讓葡萄酒的溫度保持在10-20℃范圍內。
但專業設備比較昂貴,部分經銷商會選擇其他的方法運輸葡萄酒,減少物流成本。但這樣運輸的葡萄酒就很容易變質。為了防止變質,不法經銷商會給酒添加二氧化硫等化學物質。
業內人士稱,有的散裝酒是用大油罐運進來的,其容量從5噸到8噸不等。里面的葡萄酒直接用塑料袋來裝,這樣運輸的葡萄酒不僅口感和香氣得不到保障,還可能出現質量問題,消費者一旦喝了變質的葡萄酒,輕則出現嘔吐等癥狀,重則危及生命。
原瓶到原裝 產地標簽玩貓膩
京城一家大型超市內百余種進口紅酒令人眼花繚亂。我們可以看到,有些紅酒在標簽上標注了原產國,有些紅酒除了標注原產國外,還在標簽上注明“原裝進口”字樣,還有的標注“原瓶進口”、“原酒進口”。一位張姓消費者說,看到這些比較近似的標簽也弄不明白,到底哪個是進口的葡萄酒,若不是專業人士,根本不知道如何選購。
國內市場銷售的進口葡萄酒分為兩種,一種稱之為“原瓶進口”,指一瓶葡萄酒從葡萄的種植、采摘到裝瓶、包裝全部在原產國完成;另一種“原裝進口”,指從原產國進口散裝酒液,運回國內灌裝;最后一種“原酒進口”或稱“原液進口”是用進口散裝酒勾兌而成。
根據規定,進口紅酒在國內灌裝的,必須標注灌裝或分裝地點。例如,從智利進口的葡萄酒在北京分裝的,規范的標注內容就應該是“原產國:智力,灌裝地:中國北京”。“我認為‘原裝進口’和‘原瓶進口’應該是正規的。而‘原酒進口’,就比較難說了。”葡萄酒業內人士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