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年上半年,伊利、蒙牛、光明整體業績增長不錯,其中,以高端產品帶動整體業績增長貢獻最大。伊利、蒙牛,光明逐漸梳理形成了一批具有品牌效應的拳頭產品,為整個業績的增長貢獻巨大。而工信部號召乳企整合重組、恒天然“毒奶粉”事件、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近日來,乳制品行業極不平靜,一系列歷史性的改革不斷沖擊著原有格局。
觀察乳業發展新動向 乳企全球布局在所難免
業績整體有所增長 根據披露的2013年中報,蒙牛上半年營業收入為206.68億元,同比增長13.3%,但與高額銷售相比,其利潤雖然同比增長了16.3%,但僅有7.5億元;光明乳業營業收入為74.43億元,同比增長15.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8億元,同比增長53.1%;伊利營業收入240.21億元,同比增長13.41%,凈利潤17.46億元,同比增長125.06%。
專家分析認為,從三巨頭披露的財報來看,國內乳業市場開始好轉,同時蒙牛、光明的成本依舊比較高。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國乳制品累計產量1300萬噸,同比增11.63%。目前國內人均乳制品消耗量為23公斤,低于亞洲地區的50公斤水平,依舊有上升空間。
報告顯示,2013年上半年,伊利三大主營業務業績均實現穩定增長。其中,液體乳收入較去年同比增長17.89%,奶粉實現收入逼近30億元。而光明乳業表示,今年上半年,克服原料奶價格上漲的不利因素,積極拓展銷售市場,上海市內外區域均保持兩位數增長,海外市場增長也達到11.45%。
整合重組動作不斷 內地三大乳企的半年報剛剛收官,穩坐行業前三甲寶座的伊利、蒙牛、光明就按捺不住了。
剛剛被蒙牛并購的雅士利傳出海外奶粉廠獲批后,昨日,光明集團又證實了有意收購以色列最大的食品生產商Tunva。據了解,光明和以色列一旦洽談成功,很可能成為中國對以色列的最大金額收購案。至此,三大乳企布局海外已成不爭的事實。
9月9日晚,伊利股份發布公告稱,將通過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伊利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投資輝山乳業,成為輝山乳業的投資者,投資金額5000萬美元(約3.1億元人民幣)。對此,乳業專家陳連芳認為,伊利與輝山乳業的合作將迎來雙贏結果。更有業內專家指出,輝山乳業將為伊利提供穩定的奶源地,二者合作成功后,對于伊利未來發展非常有利。
事實上,國內乳業整合正在政府的推動下不斷深入。工信部編制完成了《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并上報國務院。該方案計劃在五年內,將相關企業總數從現有的127家整合至50家左右,前十大國內品牌企業行業集中度將從42%提高到80%。
乳企呈現兩極分化 由于奶源資源越來越集中,國內乳業將形成寡頭競爭格局。根據工信部有關乳業兼并重組的細則規劃,2018年,中國或只保留50家奶粉生產企業,產業集中度大幅提高??紤]到目前中國同類企業多達127家,折算下來,五年內的淘汰率高達六成,業界預計,龍頭乳企將成為最大贏家。
據悉,上述細則中提出,到2015年,保留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80家,到2018年,將進一步下降至50家。相關人士稱,國家將鼓勵有優勢的中小乳企兼并重組或者組成產業聯盟,但是對實施的兼并乳企做了較為嚴格的限制,而這將主要體現在對其財務的要求上,因此,各乳企的業績報成為業內最為關注的重點。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認為,就液態乳制品領域而言,行業格局已初步形成,伊利、蒙牛、光明布局全國市場,其中光明集團在上海市場優勢明顯,三元股份(600429,股吧)立足北京市場并試圖向外圍擴張,皇氏乳業立足西南市場也欲向其他市場進行擴張。若區域內的小乳企最終壯大為區域龍頭,其依舊可以通過產品差異化實現發展,皇氏乳業的發展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但是在食品安全被高度關注的當下,區域乳企必須嚴格生產,保證產品質量,進而確保自身的區域龍頭地位。
乳業下一命題:全球織網 昔日的戰略布局,為今天的伊利帶來了收益滿盈,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注意到,受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速仍處于緩慢狀態,乳業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也同樣面臨著資源短缺、奶源成本上升等客觀事實。在此方面,“先知先覺”的伊利也在不斷通過優勢資源整合,探索著更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路。
近期,伊利將觸角伸向全球,與美國最大的牛奶公司DFA達成戰略合作,進一步對產業鏈上游進行完善和提升,這不僅是伊利“全球織網”的關鍵一步,也使得集團企業戰略更加連貫完整、一氣呵成。而伊利全球戰略的突圍似乎已為大多乳品企業指明:全球化才是中國乳企未來的必然出路。
“伊利發展的每一步都滲透著極具價值的戰略思維,‘伊利模式’不僅體現在企業的收益差額上,讓我們看到了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新藍海。”陳連芳這樣高度評價伊利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