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自吉林寶源豐禽業公司液氨泄露引發爆炸和重特大火災事故以來,國務院召開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要求利用6-9月份的時間在全國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然而液氨泄漏事件還是頻繁發生,造成安全事故。 事件回顧 “6·3吉林寶源豐禽業發生液氨泄漏引發爆炸事件”的煙火尚未完全散去,8月1日,金壇市西城路上的國忠冷庫發生氨氣泄露事故,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8月6日10時05分,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錫尼鎮祥龍大酒店對面一冷庫氨氣發生泄漏,且泄漏量大,嚴重危及周邊居民區安全,情況緊急。官兵們深入冷庫房內部,對閥門實施關閉處理,險情得到成功處置。
8月7日清晨,固鎮經濟開發區內的大成食品有限公司冷庫發生液氨泄漏,廠內一名女工因吸入有毒氣體入院治療。
9月3日上午11時42分,陜西安康市高新區瑞雪食品有限公司(簡稱“瑞雪食品”)廠房發生液氨泄漏,由于事發時現場人員和財物都轉移得較為及時,事故并未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而就在8月31日上午11時許,上海翁牌冷藏實業有限公司(簡稱“翁牌實業”)冷庫發生重大液氨泄漏事故,造成15人死亡、5人重傷、20人輕傷的慘痛結果。
探因 氨制冷“隱患點”較多 關鍵詞:設備老化,違規安裝操作 “我們的制冷系統管道已經使用了很長時間,再加上液氨具有較強的腐蝕性,這兩個原因可能導致了最終的管道破裂。”關于此次事故,瑞雪食品廠方回應稱是由于冷庫的管道破裂造成的。
據現場消防人員介紹,兩天前瑞雪食品廠方已經發現冷庫有液氨泄漏的現象,并及時撤離了工作人員,轉移了現場的財物,但并未上報有關部門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發生。
而針對翁牌實業的液氨泄漏事件,據調查,事故直接原因系公司生產廠房內液氨管路系統管帽脫落,引起液氨泄漏,導致加工車間內的操作人員傷亡。
9月4日,上海安監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翁牌實業在主體建筑竣工驗收后,違規建設加工車間,占用消防通道,“事發車間系由該公司業主自畫草圖設計、邀請無資質人員施工建設、招用未經培訓的人員組織生產”。
有知情人士透露,在翁牌實業液氨泄漏事故發生后,為翁牌實業安裝制冷系統的上海某制冷公司非常擔心是自身安裝問題所致,但經過調查,該制冷公司承建的部分符合規范,出現問題的是翁牌實業自己私自改造的部分。
“瑞雪食品制冷管路使用很長時間、翁牌實業制冷系統管帽脫落,由此可見,泄漏事故很多都是設備老化、未及時檢修所致。因為整個氨制冷系統的管路較長,連接點很多,可能發生事故的‘隱患點’也相對較多。”業內人士分析道。
觀點 加強系統“體檢” 關鍵詞:相關法規缺失 業內人士稱,自“6·3吉林寶源豐禽業液氨泄漏引發爆炸”事件發生后,整個行業確實有所思考,相關部門也對氨制冷系統的審批及檢查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避免在人群密集區建設新的氨系統冷庫。甚至很多準備上馬氨制冷項目的企業也改而轉為氟制冷,而原有老系統的檢查工作也成為地方機關及眾多企業的重點工作。
“在目前的制冷設備行業,由于技術成熟、性價比高等優勢,氨制冷系統的應用有很長時間的歷史。”山東神舟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簡稱“神舟”)總經理宋明剛說,隨著城市的擴建,部分原來建在空曠區的液氨冷庫,目前已位于市區,人流密集,有的設備也已經老化,存在的安全隱患很大,而與此同時,目前尚無明確的法律法規來對這些冷庫進行巡檢、保養或要求退市等。
雖然當前各地相關監管部門都加強了對系統的檢測與巡查,但在宋明剛看來,所謂的相關部門監管和巡查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一般都是只檢查壓力容器是否在合格范圍內,因為檢測人員很多本身就對制冷系統的專業知識沒有系統的認識,即便有隱患也很難發現。
針對該問題,河南千年制冷設備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張洪波提議,可由政府職能部門出資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大型冷藏冷凍企業,特別是氨制冷劑使用量較多的企業,進行強制的定期安全年檢和評估。另外,可以從設備企業的設計資質、安裝資質等方面做評估,給客戶更多好的選擇。
“如果老系統泄漏難以根本解決,當前比較現實可行的就是在機房安裝報警、探測和防御系統等避免泄漏造成重大損失。”宋明剛說,目前氨制冷行業的一些企業尚沒有檢測、防御系統,仍依靠人來判斷有無泄漏事故,這是存在很大安全隱患的。
“另外,要提高企業管理者的安全意識,讓企業認識到日常設備維修與保養的重要性,聘請高素質、專業的設備操作工等,一旦發生氨泄漏事件,能夠及時正確處理。”煙臺冰輪制冷空調節能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賀寶峰談道。
學習 國外也用氨制冷,但人家管理很嚴格 關鍵詞:操作規范 管理嚴格 “從保護環境的角度來看,氟不如氨,氟利昂22破壞臭氧層,到2030年禁止使用。氨是環保的,對大氣沒有污染。”劉向群介紹,國外一些發達國家也在使用氨制冷,比如日本,“但人家管理非常嚴格,氨液超過100公斤就會受到各種操作規范限制,且儲罐不能放在房間里。我們有些企業冷庫儲存的氨液達到50噸、100噸,卻什么都不在乎。冷庫設計規范中規定了液氨儲量不能超過40噸,這個數已經非??膳铝?,像吉林寶源豐大火,冷庫里的液氨至少50噸,也沒有按照規范操作。”
劉向群認為,液氨冷庫的不規范操作存在于各個環節,“有證的輸給了沒證的”,本來是需要嚴格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卻主要靠無證游擊隊施工,的確是很危險,企業往往只認便宜,比如在安裝過程中,如果使用有壓力管道許可資質的管道安裝工人,月工資要開到8000元,如果隨便找個工人,月工資開到3000元就可以了。但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工人,焊接技術可能無法達到要求,帶來安全隱患。
“無論是氨制冷還是氟制冷,國家應該出臺完善的法律法規,畢竟人命關天。”讓劉向群憂心忡忡的還有,新建冷庫開始做環評,前些年未經過環評的冷庫,由于設備老化,不能得到專業人士及時檢修,存在的安全隱患更大,并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來要求這些冷庫退市。
濟南環保設計院孫先生也表示,隨著城市的擴建,部分原來建在空曠區的液氨冷庫,目前已位于市區,人流密集,安全隱患大,監管部門應該加大巡查力度,予以拆除或整改。
期待 標準出臺 關鍵詞:規范 監管 記者分別查閱國家安監總局網站的法律法規標準一欄下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安全標準后,均未找到針對液氨這種危險化學品的專門性法規。而細化到法律法規中的危險化學品一欄中,除了和危險化學品有關的法律法規之外,亦無針對液氨這種危險化學品的專門性法規。具體到規范條文內容,記者從2013年版的《危險化學品使用量的數量標準》中獲悉,僅僅對液氨的最低年設計使用量提出了360噸/年的要求,并無更詳細內容可追溯。
從地方層面來看,只有北京市、山東省、遼寧省大連市、四川廣元等為數不多的地區分別制定了相對具體的地方管理規定。以北京為例,記者通過官方渠道獲悉,今年5月,北京市剛剛出臺了《液氨使用與儲存安全技術規范》,這部規范被官方稱為是“填補了北京市涉氨單位液氨使用與儲存安全管理及技術防護的空白”。
從制度層面來說,我國針對液氨單一產品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充足,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的規范沒有統一的標準。液氨事故發生之后,地方政府也多以通知的形式強調生產安全,加上安全規范的執行力不夠,監管的靴子更難落地。
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小編認為,重大事故的背后,除了零星的地方、企業自行制定了標準不一的管理規范,國家層面尚無針對性的液氨管理規范面世。我們希望,未來繼續制定液氨單一產品的安全管理條例,同時督促管理條例的落實,必須責任到人。